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前沿资讯

中国MBA:拉近与世界的距离(2)

时间:2013-08-16 10:21:39  来源:MBA培训网  点击:



  每一步的迈出对冯振中来说都是自我提升的过程,从过去单纯的理财管理,到后来财富管理公司的管理者,再到如今对当前泛金融市场的观察。

  看中国财富管理

  “在做经营管理这块,管理一个企业,尤其是一个初创型的企业,或者是一个需要变革的企业,这里面还是有很多的经验和教训。”冯振中对自己的金融职业经历很有体会,也希望把自己的总结不断应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再次提升。他同时也很看好未来的行业发展,认为财富管理本身的市场增长空间还很大。

  “我觉得在国内如果将来有机会,再让我去实践一下,构建类似于瑞典的强大研究与IT所支持的理财业务系统,对我来说是很有诱惑力的事情。但不知道哪家公司将来能有机会把这些系统做出来。”冯振中也在观察思考,他还不能确定谁能和自己有相同的价值理念,“现在的金融理财属于春秋战国,就看未来谁能占得一席之地。”

  对于当前的互联网金融热,冯振中也有自己的观点。“作为阿里巴巴来说,它拥有众多的企业主资源和丰富的商业数据记录,这些企业主有融资的需求。如果说通过互联网的方式,低成本的解决融资方和投资方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易,这是可以做到的。因为它拥有这些数据,本身就很容易对接。它也知道哪一家企业有什么需求,是否有信誉能还钱等等。如果投资方有闲散的资金,可以给到对方,这就促进了相互之间的投融资。”

  冯振中认为可以用互联网这个信息化的手段来降低沟通的成本,更好地促成各方之间的合作,使得资本在实体经济里实现支持,还是有很大帮助的。但同时他也指出了这当中的局限,“投资者买的金融产品,小额度、小风险,大概没问题;但是当面对特别大额度的投资,或者风险较高的、较为复杂的投资时,就需要人来服务的,不是说就靠互联网就可以替代的。” 冯振中也强调,除了那些自身具备很强投资意识,对参与投资过程很感兴趣的投资者之外,大部分工作繁忙的投资者还是需要更专业的线下人工服务的,而这也是互联网做金融需要考虑到的问题。

  对于未来的财富管理,冯振中认为“财富管理市场很大,但是现在的财富管理机构,小作坊式的比较多,各个领域分割的局面也比较普遍,针对高净值人士以外的中产阶级专业理财服务还比较缺乏。我觉得将来的财富管理机构将越来越重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平台建设,通过合理的分工,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专业化的、一站式的财富管理服务。”对于自己这个期许,冯振中希望市场能在5年到10年内实现。

  杨骁:把握人生的自我设计

  杨骁,现任北大国际医药集团西南合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秘,长江商学院在职金融MBA2011北京班学员

  记者 王佩菁

  从中央民族大学法律专业毕业,到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审计法务部法务经理,再到战略投资部总监,30岁的杨骁一路走来都很顺利,但他却并不满足于此。

  “除了工作和生活,好像还缺点啥。这也许就是30岁的焦虑吧。”于是,“爱折腾”的杨骁在那一年选择了就读长江商学院金融MBA来丰富自己。

  对于拥有法学硕士学位的杨骁来说,在长江商学院获得学术上的进步并非最重要的目的,他更希望自己能够开拓视野、结识伙伴、建立起完整的金融知识体系,从而适应工作中的变化,为自己而立之年的转型做好准备。

  “设计师”之梦

  2006年,杨骁在中央民族大学法律专业完成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学业之后,进入了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审计法务部,成为了一名普通的法务专员。法务部的具体工作包括合同审核、制度拟定、诉讼仲裁、重大事项法务支持等。法学功底扎实、勤学肯干的杨骁很快就完成了从法科学生到合格公司律师的转型。一年半后被提升为法务经理。

  在法务部工作的过程中,杨骁对“法务”有了更全面的理解:“法务”归根到底还是一种“服务”,涉及风险的评估,以及判定合作是否合乎国家法规的要求,而这些工作都是为交易服务的。杨骁说,就好像设计师与工程师之间的关系一样,设计师负责把图纸画出来,至于在工程上能否实现、能不能完成图纸上的样子,这是工程师的职责。在商业中,交易双方希望交易产生利益,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究竟有什么问题,需要法务部门的保驾护航。

  随着对商业的了解增多,杨骁不再满足于做一个“工程师”,他希望自己能够更深入地参与到交易的策划中去,从后台到前台,成为一个“设计师”。虽然并不是很清楚未来的方向,但他一直在努力雕刻着自己大致的样子。杨骁说,那个时候,先明确了自己不想做诉讼,不想审合同,而是希望做一些偏资本市场的非诉讼业务。当有了这样的思路,就想不如自己直接去做投资好了。

  3年后,杨骁内部调动进入了战略规划部,离他的“设计师”之梦更近了一步。

  在战略规划部,杨骁开始转型。这期间,律师训练带给他的严谨和细致逐一派上的用场,特别是交易涉及的法律方面,他总是最为敏感。无论对方说得多么天花乱坠,杨骁都会一条一条地把权利义务关系紧密地扣合起来;别人没有注意到的问题,他也会在事后进行整理。就这样逐步投入到新的工作部门。

  在战略规划部工作了两年后,杨骁基本适应了工作的转变,但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所有对金融和商业的理解都是基于工作的感悟,不成体系,在观念和人脉上也欠缺很多。他总觉得自己虽然已是一位投资经理,但更像是投资部的法务经理。因此,他想到了到商学院去深造。

  当时,杨骁有一位同事正在寻找就读商学院的机会,手中有国内外各大商学院的资料,偶然地,杨骁看到了长江商学院在职金融MBA的招生信息。经过比较,长江商学院浓厚的商业氛围、灵活的学习方式吸引了杨骁,让他做出了选择。为了上长江商学院,不算奖学金和公司赞助,杨骁光自己真金白银就掏出了20万元。因此,他非常看重这次经历,希望能从中获得宝贵的知识财富。

  不做只说“NO”的人

  在参加长江商学院在职金融MBA的面试时,杨骁见到了金融学教授胡捷。这位物理学背景、在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工作过的金融学博士,对律师出身的杨骁转行从事战略投资工作提出了中肯的建议。胡捷教授告诉杨骁“律师常常会坏事”。胡捷教授讲述了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他计划将自己一个成功创办的企业出售给一个业内大公司。交易框架谈好之后,他就去爬山了,留下双方律师拟定合同。没想到,几天后,他爬山归来,律师们不仅没有把合同做好,反而挑出了很多问题,快要让交易进行不下去了。

  杨骁说他慢慢理解了胡捷的意思:律师总是纠结于事情的细枝末节,有时候会阻碍交易的进行。他做了一个比喻:“这就像两个人还没有结婚就考虑怎么分财产,从法律的角度来说无可厚非,但在事情的一开始,为了一个未来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就让本来应该发生的事情无法继续进行,从商业的角度来说,就是失败的。”

  理解了胡捷教授的故事后,杨骁开始回忆自己在工作中的表现,果然,曾经的工作经验让他在严谨细致的同时,角度过分单一,对于风险的理解也不深入,总是会在交易中找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在真正的商业活动中,看到风险说“NO(不)”容易,不易的是如何创造性的找到化解风险的方法,在风险不可避免时,判断是否可以承受,才最终把“NO”变成“YES”。而这样的变化,需要的是对商业更为深入的理解、创新的意识和执着的意志。杨骁决定,不再做一个单纯说“NO”的人。而这正成为杨骁彻底实现从法务经理向投资经理顺利转型的关键。

  转型的开始,杨骁也有过忐忑。有时他会回忆起他在法务部工作时的一位领导,那位领导并不具有专业的法律背景,但却总是能准确地发现案子中最重要的法律问题。起初杨骁觉得很疑惑,但慢慢地,他意识到,法律与商业之间有着相同的地方,最重要的法律问题,往往也是最重要的商业问题。

  这让杨骁对即将面对的挑战充满了信心。果不其然,杨骁很快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由他2012年牵头执行完成的一项香港上市公司的重组交易,让他自己颇具成就感,甚至也引起了业内的关注。

  2011年下半年,方正集团计划重组其香港上市业务。由于交易结构复杂,极有可能在风口浪尖触到港交所监管的敏感线,但通过严密的分析和设计,杨骁和团队通过转让股权切割两个上市的方式,灵活使用了规则,消除了潜在的风险,把法律作为工具,运用在了商业之中。可以说,法律方面的积累,在长江学习中体验到的创新精神和灵活态度,也让杨骁具备了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魔力。

  在商学院的收获

  进入长江商学院之后,杨骁每个月有两个周末需要上课,加上平时繁忙的工作,他基本是在连轴转。但这一段时间,也让他收获颇丰—

  张弘教授关于博弈论的讲解让杨骁对经济学的了解更加全面了。他意识到,亚当·斯密对经济学的解释仅仅是理解经济学的一个角度,每个人的利益最大化并不意味着整体的最大化,现实的经济活动情况更加复杂,需要考虑的东西也更多。

  陈雅如教授讲到,“CEO”不只是“Chief Executive Officer(首席执行官)”更是“Chief Emotional Officer(首席情感官)”,让杨骁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管理方式,更加重视团队中情感的维系,只有团队中的每个人都调动起对工作的热情,才是达到目标最有效的方法。

  陈志武(微博)教授对金融的定义,也即“财富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再分配”理论,让杨骁对金融有了更深的理解,还认识到合作不一定是立刻就得见到利益,而是从长计议的。比如在商学院认识的一些朋友,虽不能立刻变成“贵人”,但大家在一起产生的思维碰撞让杨骁获益匪浅。

  在长江商学院,杨骁遇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长江商学院金融MBA班的同学平均年龄为31岁,在职场中,大家都面临着类似的困惑和挑战,这让他们的同学情谊更加深厚。一位券商分析师是杨骁在长江商学院结识的新挚友,“我经常会打电话咨询他。作为董事会秘书,有时候需要见分析师,我也会邀请他一起去。他就像一个观察员,为我提出中肯的意见。”

  杨骁说,商学院的同学对于他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读商学院花费不菲,愿意进入学习的人不仅具有一定的财力和能力,更代表着他们“爱折腾”,不满足于现状,有进步的欲望。他希望与这样的人多多相处。

  在长江商学院学习了一年半的时候,杨骁被调职至北大医药。在那里,他真正开始履行高管的职能。于是,长江正好见证了杨骁变化最大的一段时光。杨骁做好了准备,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克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限性,发现商业机会和价值。他正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设计师”,用发现商业价值的敏锐眼光找到商机,然后画出图,做出方案,再来解决一个个执行中的难题。“这种思路上的开拓与创新让我摆脱了曾经的匠气”。

  从一个部门总监到可以利用金融知识帮助处理上市公司进行收购和兼并、市值管理和资本运营的所有事务,杨骁在自己事业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大步,同时,他也将以更加稳健的步伐迈向下一站。

  陶行逸:黄金市场里百炼成金

  30岁的陶行逸,长江商学院在职金融MBA首期班毕业,准备把金顶公司打造成国内市场黄金投资产品与服务的一站式提供商

  记者 王佩菁

  陶行逸很喜欢的一句话是:“交易员像狗一样老去”。意思是说,狗的生命周期很短,在这短暂的十几年,要见识许多生死与起落;而交易员的工作也是要在很短的时间内面对大起大落,一夜之间可能暴富,也可能输光所有家当。陶行逸说,直面市场的瞬息万变、高潮与低谷已经成为了他根深蒂固的职业本能,这种本能使他面对事物更加淡定,不会一惊一乍。可以说,任凭市场起伏,保持内心的淡定,对于陶行逸来说更像是一种修行。在这个过程中,他比同龄人变得更加成熟。

  刚过而立之年的陶行逸身上贴着的是“80后黄金新贵”的标签,他创办的金顶黄金投资集团是国内第一批推出自有投资金条、实现销售与回购双向渠道畅通的黄金投资公司,且是国内首家专注于高端私人黄金投资的公司。目前,陶行逸的金顶集团下属7家子公司,分支机构遍布广东、江西、广西、江苏、河南、湖南、云南、贵州等区域,管理的资金规模为10亿元左右。

  陶行逸进入这个行业将近十年的时间,见证了整个行业的发展。之前,中国的黄金投资市场一直受到非常严格的管制。2004年,黄金投资市场开放,中国真正意义上的黄金买卖就此开闸。中国黄金市场发展极为迅速,2011年6月,中国新闻网的一篇文章这样写道:“2010年上海黄金交易所现货黄金交易量全球第一,中国已连续4年成为全球最大产金国。”

  搭着这轮向上的趋势,陶行逸也获得了自己的成长。

  “爱折腾”的少年

  陶行逸说,回顾过去走过的旅程,最大的收获是,没有“天才”之说,只有在一个领域中不辞辛劳地付出,才会收获令人艳羡的成绩。

  陶行逸接触商业很早,由于家境并不太宽裕,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瞎折腾”。“一心想赚钱,什么有可能赚钱就折腾什么,吃了不少苦头,交过很多学费。”陶行逸倒腾过中药,挨家挨户收过古钱币,甚至曾经在自家院子里花了一个月时间挖了个池塘准备养鱼⋯⋯陶行逸说那时候自己很向往大学的生活,“想离家远一点,多一些见识。”高考时,陶行逸与北京大学金融专业擦肩而过,随后进入了北京广播学院。

  来到北京后,陶行逸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从学校出发,想认识一下北京,没想到骑到王府井的时候,他就累得骑不下去了。陶行逸意识到,北京不再是他熟悉的南方小镇,想在这里打出一片天地,没有那么容易。

  在北京,陶行逸需要解决自己的学费和住宿费。他逃了很多课,也挂了不少科,最终连学位也没有拿到。但是,用不到一万元的本金,陶行逸通过炒股票赚出了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在北京生存了下来。起初也赔了一些钱,但陶行逸发现了自己在金融领域的天赋,在熊市中赚到了钱,很快适应了这个行业。

  2004年6月,陶行逸大学毕业了。他没有像他的大多数同学一样投入传媒领域,而是选择了一家香港公司的北京办事处,从底层的销售代表做起,从事黄金业务。“选择黄金这个行业,机会更多一点。”陶行逸说,“2004年,黄金投资这个行业刚刚开放,给年轻人的机会更多一点。”打工期间,陶行逸踏实肯干,进步很快,他在完成自己工作的同时还帮助客户打理账户做投资,做黄金私募。不到3年的时间,他即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结束了自己的打工生涯,创办了金顶黄金投资集团。

  “小陶陶总”

  陶行逸成为“陶总”的时候,他的许多同龄人还在迷茫和摸索,但由于太年轻,陶行逸也遭到了一些质疑。

  很多次,陶行逸和客户在电话中沟通得很顺畅,对方也“陶总陶总”地称呼,可一见面,客户发现这位“陶总”和自己的侄子差不多大,多少产生些“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想法,谈着谈着,称呼也从“陶总”变成了“小陶”。

  金顶集团整个团队都非常年轻,总裁李珩迪同样是一个年轻人。有一次,一位黄金投资者走进金顶集团的会议室后,明显吃了一惊,眼前的陶行逸和李珩迪两个“毛头小伙子”让他心中没底,脸色随即沉了下来。他怀疑对方的能力,甚至怀疑推荐人看走了眼。他不说话,坐在那里一边玩手机,一边暗暗观察眼前的这两个人。两个小时过去了,在道别时,他握住这两个人的手说:“你们说服了我。”

  在天津贵金属交易所刚刚开始筹办的时候,陶行逸带领着自己的团队成为了其首批会员。当时很多人都觉得这一群年轻人都只是来胡乱凑热闹,没想到几年下来,他们的业绩一直名列前茅,一直是第一梯队的会员。

  陶行逸用行动向大家证明,在商业中,经验固然重要,但还有一些东西更重要。重金属交易是一个需要精打细算,时刻保持清醒的行业,这就要求操盘人细致、稳健,这种性格上的因素,以及专业知识的积累,都是非常宝贵的。

  与其他的竞争对手相比,陶行逸认为自己团队的优势在于合作。别的公司可能是一匹有经验的头马在带跑,经验资源都非常丰富,但陶行逸的团队是几匹马同时在跑,各自专注于自己的优势,继而发力。

  在成长的过程中,陶行逸也因为年轻缺乏经验付出了一些代价。陶行逸喜欢英雄小说,身上具备一些侠气,在合作的过程中,常常把合作伙伴当成兄弟来对待。但一次,一个合作伙伴的背叛让陶行逸清醒了,商场就是商场,其凶残和冷酷一点也不亚于战场,很多双眼睛在盯着他们,时刻准备着踩着他们的尸体前行。从此,陶行逸意识到了自己的天真,开始更加重视商业的规则化:对一个人的信赖可以说无条件的,但从公司的角度来说,所有的行为都要受到严格的约束。

  不断学习

  陶行逸所有有关金融的知识都是自己从实践中获得的。对于一个大学生,掌握枯燥的金融知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提到诀窍,陶行逸说自己学东西有一个原则,即一定要具有实用性。陶行逸在自学的过程中摒弃了一些照本宣科的东西,按照自己的需求,完全与社会实践相接轨。按照这种方式获得的知识迅速且实用,但是却不成体系。陶行逸很希望能有一个机会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为下一个飞跃做好准备。

  在这种情况下,陶行逸选择了长江商学院的在职金融MBA项目,成为首期班的学员。首期班的教授都有非常成功的实操经验,这是陶行逸最看重的东西。他一方面希望能够梳理一下自己的知识系统,另一方面希望获得工商管理方面的一些经验,让自己的成长跟上公司发展的速度。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陶行逸不仅从教授老师那里获得了宝贵的经验,也收获了来自同学的友谊。有几位同学在于陶行逸交往的过程中,逐渐看好贵金属行业,后来不仅成为了陶行逸的好哥们儿,同时也是在商场中并肩作战的战友。在陶行逸的团队中,一部分是陶行逸的大学同学,还有一部分是长江商学院的同学。

  陶行逸觉得自己很幸运,他遇到的这些人一方面是生活中的朋友,同时也是工作中的同伴,大家一起赚钱一起花,这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他研究了一些企业的发展经验,发现一开始大家都是有活抢着干,不在乎钱多少,但企业发展到一定情况,明确的规则就显得愈加重要。于是,为了避免矛盾,陶行逸非常强调规则意识、契约精神,每个人在公司里面都要遵守相应的规则。他同时提出,规则其实不是针对每个人的,而是针对每一个岗位。这样的好处不言而喻,即使员工换了岗位,整个公司的运作还是能够顺利进行。

  自己的交易所

  陶行逸不是一个喜欢热闹的人,闲暇的时候,他更喜欢自己一个人思考,总结自己在工作中的得失,为下一步的战略定下基本的基调。

  “趋势很重要。在一个上升的行业中做到6分或者7分,日子可能就过得不错了;但在一个下降的行业中做到8分或者9分,可能还是过得很艰难。”这是陶行逸关于商业的体会。

  陶行逸说:“这个行业从最初了解的人不多,我们像开荒牛一样去做,如今已经发展到引起外部资本的关注。”近两三年,行业发展最大的变化是“找我们的投资公司越来越多了”,比如红杉、鼎晖等投资公司纷纷找上门来,PE看到了这个行业存在潜在的、可以成功的、可以高速增长的商业模式,“外部资本关注,说明这个行业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面对今年起伏的市场,陶行逸坦言这种跌落出乎他们年初的预计。这几年来,陶行逸一直在着手进行新的市场布局,减少实物金的持有,更加重视平台的建设。

  陶行逸说,金顶未来5年有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即把业务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贵金属投资,另一个是离岸市场的对冲基金。陶行逸非常看好这两个行业的未来。他认为贵金属投资未来会像股票和房产一样,成为个人和家庭必备的投资选项,金顶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在这个行业中的积累逐渐转移到最核心的环节,即成立自己的交易所—东北亚贵金属交易所。这一步是从游戏的参与者到规则的制定者的一个跨越,对于公司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另一方面,他认为中国的国门越来越开放,因此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投入到海外市场做投资,他希望自己的公司能够成为一个国内的客户、资金和海外的项目对接的一个通道。

  未来摆在陶行逸面前的挑战还有很多,但陶行逸已经能够以平常的心态去面对每一次起伏。他相信,只要踏实肯付出,就会收获属于自己成功。

  陈凛:外滩投资新贵

  毕业于复旦大学MBA2007级,之后,他继承父亲陈逸飞的产业,开辟了自己的投资路

  记者 谭旭峰

  陈凛是著名艺术家陈逸飞的儿子。2005年,父亲陈逸飞去世之后,他继承了部分家业,专注于投资。2007年进入复旦大学MBA班,2012年初,陈凛担任联创策源的投资合伙人。

  陈凛最近在投资一个做功能性饮料的企业和一家日式快餐公司。不同于常见的天使投资,陈凛专选那种发展到一定规模但VC还没介入的企业,而且投资额度达几百万美元,也要比一般的天使投资大。

  陈凛时尚、轻松、务实,人脉颇广,盘踞于上海滩的天使投资领域,自称是上海滩投资的“地头蛇”。

  专注消费品和媒体

  陈凛投资郁金香传媒本是无心之举。2005年以后,分众上市,要扩张业务,做户外大LED媒体,当时陈凛的妻子带着团队帮江南春做户外LED媒体,遇到了一个强劲的对手,那家公司就叫“郁金香”。当时郁金香已经做好了第一块屏,在上海跟江南春抢得很厉害。

  “户外大屏需要政府审批,一块大电子屏,最起码要七个牌照,环境、交通、电力等。郁金香跟政府的关系不错,上海政府也非常支持他们,反而江南春这里得到的支持好像有点问题。”于是陈凛找到了郁金香的老总王敏,并于2006年初向郁金香传媒投资六七百万美元。随后,陈凛把华平也拉了进来。陈凛说,那时候很多人想投,后来还是拉了华平。随后一两年,赛富投资了香榭丽,凯雷投了分时传媒,在上海展开了户外大屏争夺战。

  “这件事做到后面,有点像商场,一旦你拿到手,什么事都不用干,你天天就坐在那儿收钱就好。”陈凛说,当时上海户外牌炒的很高。有的公司为了抢LED屏,直接去找已有的LED屏的老板,对方如果年盈利500万元,就花600万元包下来,后来公司都崩掉了。如今分时已经关闭,香榭丽已经被落在后面,郁金香是本地的老大。

  2007年,还在读MBA的陈凛和淡马锡一起,投资了一兆韦德健身,跟胜达投了最大的物流公司新时代物流。一兆韦德如今是国内最大的健身会所,2012年将会达到110家店,而且绝大部分是直营。

  通过在复旦读MBA,陈凛的视野更开阔了,对商业也有了不一样的认识。现在,消费品和媒体是他投资的主要方向。近几年,他一直和上海两家奢侈品代理公司接触,准备投资,“都是圈子里面的。”这两家奢侈品公司中的静安鸿祥,是中国最大的阿玛尼代理商。陈凛说,静安鸿祥2010年的利润就有两三千万。

  “因为我觉得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高端消费会越来越大,中国很快会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陈凛说。但中国市场太大了,国外的顶级品牌如路易威登、香奈儿、爱马仕可以一个个城市做渠道,但是一般的品牌没有这么多资金,一定要依靠渠道,所以渠道商就变得非常宝贵。这就是他投资的原因。

  打一圈电话就决定投资

  每次投资前,陈凛都要跟企业家“培养感情”,一般要培养3年到5年的时间。陈凛说,所谓的“培养感情”就是交朋友,互相照顾,间或给对方提供一些建议,互相增进了解。这也是他在读复旦MBA过程中学会的和同学相处之道。

  “现在这些企业家其实很怕跟基金合作不愉快,他们非常小心。所有的公司其实都是需要像我这样的人,像个天使一样协调他们和基金之间的关系,因为基金是很强势的,这个要、那个要,企业家肯定是这个也不给,那个也不给。”

  不光后面的融资,融资后战略上的安排,介绍人,找人,协调关系,陈凛都会做。

  “其实我觉得天使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什么都得做,能帮得上忙就帮。”陈凛说,很多公司他进去的价格也都挺便宜,“我不是一个基金,我能在这个公司发挥一定的作用,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梦想,能把这些东西做大。中国是很奇怪的一个地方,你是朋友,又能带来价值,他就不会跟你去计较市盈率。”

  行业里最喜欢提的“看人”。“你说我眼光多好,也不见得。但是我也看人,觉得这人还不错,也会投。”陈凛说,投一兆伟德的时候,当时对方只有三十家店,就是因为觉得人不错才投的。

  陈凛每投资一家公司,所占股份一般在10%到20%:“我希望在公司上市前拥有5%到8%的股份,这就意味着我一定要占到15%到20%,因为之后要被稀释。”

  他不喜欢“播种式投资”,而是看好了行业,就投一两家。陈凛喜欢追加投资:“假设我认定这个公司好,我会不断地加码,不会退出。”

  在上海,陈凛的工作就是每天见各种各样的人,和各种各样的人聊天。“这个行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在上海做大宗消费品的,大部分都来找我。我经常问那些基金,最近在看什么项目,很多基金项目根本没有我看的多。”陈凛说,他的工作就是认识各种各样的人,然后去发掘有潜力的人,鼓励他们创业或做大。

  “上海做天使的不多,很多都是用业余时间,碰到一个项目投一下,平常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做。像我这样全职做天使投资的很少。”

  父亲的光环

  1999年,陈凛辞去苏黎世金融集团的职务,回到中国。第二年,他帮助父亲的逸飞集团融到了软银的投资。陈凛说,当时父亲跟自己说想融资,于是就融了,那是当时为数不多的服装企业融资。

  “我父亲有很多好的想法,投开了都不错,但他跟很多企业家一样,拿到了风投,就不计成本地要做大要扩张,马上问题就出现了。他并没有考虑清楚为什么要让基金进来,也不知道要担什么责任、义务,这些都搞不清楚。” 陈凛说,钱到位了以后怎么去管理,资金的管理、团队的建设,父亲都没有做好。陈凛说,父亲在过世前已经很累了,所有人都要找他,不光是公司,市政府也找他,媒体也找他,应付不过来。

  2005年,陈逸飞去世,当时逸飞服装店在全国有上百家店,都由陈凛的继母继承,店面存货被变卖,后来慢慢都关掉了。旗下的两本刊物,由陈凛继承,后来也停掉了。他觉得做杂志太累,而且收入微薄。当时软银投资的钱,在陈逸飞去世以后也还掉了。“我们里面有一个赎回条款,也就是两百万美金。”

  如今,逸飞集团下面的企业已被全部关掉。“说老实话,放弃父亲那些产业,遗憾是有点遗憾。但是回过头来想想,把人类历史往上翻,不要说中国,全世界有多少个牌子?不也都全没了吗?我想维持也不见得能维持下来,除非我把这个团队建设好,但是我觉得建团队很难。”

  在陈凛眼里,陈逸飞是个纯粹的艺术家。“我觉得我父亲有一点是对的,做任何的事情都要有创新,做投资也是这样的,与其你跟别人学,还不如自己去发掘一块来做。以后年纪大了,回首往事,你可以说,我做过一些比较有趣的东西。”

  陈凛说,他认为父亲比较开心的就是看到他做得还可以:“因为你也知道,很多有钱人家的孩子都是败家子,天天去追明星。我最早自己出来做杂志,帮我父亲融好资以后,就开始做自己的事业了。”

  逸飞控股基金现在规模在五千万美元到一亿美元,除了天使投资,还有股票和基金,在高盛、摩根、凯雷都有资金。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陈凛就认识江南春,江南春好几个得力的部下都是他的朋友,陈凛的夫人是江南春的助理,因此有一点分众的股份,在陈凛投资郁金香之后就退出了。

  “父亲没有留给我什么东西,我是靠我自己白手起家做出来的。如果非要说留下了什么,父亲留了一个光环,我是陈逸飞的儿子,拿着这个名片,别人对你的信任度会高一点,至少不是一个骗子。”

  王仁华:找寻属于自己的那方天空

  王仁华,现任搜房网新房集团合肥公司总经理,南京大学商学院2010年房地产EMBA毕业生

  记者 王佩菁

  王仁华在网上的昵称叫“蔚蓝天空”,他还经常在微博里发一些天空的图片。3年房产记者,8年地产开发,3年搜房网,王仁华一直在房产的领域中摸索前行。慢慢地,王仁华对行业有了自己的理解,越来越清晰地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里,他头顶的那片天空也越来越开阔。

  暂别“新闻梦”

  1999年毕业后,王仁华首先进入了位于上海的《品牌时报》,成为了一名记者,主要负责房地产行业的报道。在做记者的日子里,王仁华常常和一些地产公司接触,逐渐形成了自己对房地产行业的认知,同时积累了很多的人脉关系。

  200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王仁华认识了一位地产公司的老板。这位老板非常看好房地产行业的未来,并意识到了及时有效的信息对于房地产行业的重要意义,因此想筹办一份房地产方面的报纸或是杂志。王仁华觉得可以尝试一下,便离开了所在媒体,进入了地产公司。

  王仁华起初认为,这次换工作只是一次简单的调整,但随后,老板想筹办的媒体因为各种原因没能进展下去,摆在王仁华面前的,是从媒体到企业的一个大转型。

  好在,地产公司留给王仁华的时间还算宽裕,整个转型也是循序渐进的。王仁华首先从公司的媒介部门做起,记者的经历让他更了解媒体的所思所想,继而有的放矢。

  2000年初期的上海,整个地产行业仍处于低谷,零首付,每平米4000元左右。于是,王仁华开始跟随这个行业一点点成长。每天所做的工作虽然与之前的不同,但终归属于一个领域。在新的岗位上,王仁华一点点剥去记者行业带给他的“博而不精”,把全部精力放在公司这个单一的案例中,日夜思考如何突破。

  王仁华在这家民营的地产公司一做就是8年,见证了公司从1个亿一直做到上百亿,同时,也见证了中国整个房地产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王仁华和公司老板的一些理念产生了分歧,而他自己也遇到了职业发展中的一个瓶颈,亟需调整自己的状态。

  结缘搜房网

  2009年底,王仁华进入了搜房网,开始了又一段新的旅途。

  搜房网成立于1999年,业务以中国为核心,覆盖亚太地区,是非常成熟的房地产家居网络媒体和信息服务企业,一家典型的由创业团队和风险资本合作发展壮大起来的企业。美国IDG资本、美国高盛(Goldman Sachs)投资银行、法国Trader Classified Media分类传媒集团和世界500强企业澳大利亚电讯Telstra先后投资搜房网。其中来自法国Trader Classified Media的2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和来自澳大利亚电讯Telstra 2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均是当时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最大私募投资之一。2008年12月,搜房网已圆满实现“百城战略”,扩张至106个城市。2010年9月17日,搜房网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王仁华非常看好搜房网,于是,在上海“漂”了多年的他回到了老家江苏,到搜房网的南京站担任总经理助理一职。

  初到南京,王仁华多少感到了些不适应。毕竟,工作几年来积累下的资源大多在上海,来到南京,一切都要重新开始。

  王仁华充满了干劲,面对还不太熟悉的市场,他带着团队的成员拼命地寻找着可以突破的地方。“没有什么诀窍,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赢得客户的信任。”王仁华回忆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王仁华的带领下,他的团队在整个南京站的6个团队中脱颖而出,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3个月后,王仁华即被提拔为副总。

  扎根本土市场

  为了进一步在南京扎下根,王仁华报名参加了南京大学商学院2010年房地产EMBA的课程。一方面,他希望能够通过这个课程进一步了解房地产产业;另一方面,他希望能多结识一些来自同行业的人,让自己获得更多的本地资源,更快地投入到南京的市场中去。

  南京大学房地产高级工商管理EMBA课程针对当前国内房地产产业发展现状,以提升管理者战略决策水平为目标,注重综合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旨在帮助房地产经营者和行业管理者掌握科学的房地产开发、营销、管理的规律及运作模式,获得最新房地产经营理论和方法,同时为参加者拓展相互交流、合作的平台。其目标学员主要包括房地产及相关行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及相关参与决策的高层管理人员,各级政府房地产相关主管部门与单位的高层管理人员,拟进入房地产业的企业家、投资人及相关高层管理人员等。学员将在那里建立完善的管理知识体系,掌握房地产前沿知识和操作手段,更好地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及规律,提高战略决策水平和管理、操盘及营销能力,并与专家教授相互交流,提升房地产企业的整体经营水平。

  之前,王仁华对房地产市场的了解都是通过自己工作中的见识和感悟,进入商学院之后,他开始有意识地补全自己系统知识上的不足,通过教授们提供的案例,他对房地产行业的了解更加全面了。

  南京大学商学院2010年房地产EMBA项目中,聚集了许多长三角周边的地产界精英,王仁华很快和班里的40多位同学相互熟悉了起来,并从他们那里了解了南京以及周边地区房地产市场的现状。当时一位同学正好在运作一个地产项目,王仁华积极地出谋划策,协助项目顺利落地。这样的故事在这一群地产精英中还发生了很多。也正是在这样的相互帮助中,王仁华收获了来自同学的信任和友谊,逐步在南京建立起了自己的人脉。

  一开始,许多人对王仁华的选择并不太理解:从地产公司到搜房网,相当于从甲方到了乙方,从天天被人求变成了天天出门见客户。但是王仁华却很坦然地面对了这种挑战。一方面,当年的新闻梦还一直在他的脑海里盘旋萦绕,当年培养出来的新闻敏感度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他的优势;另一方面,十余年来的工作经验让他更加了解了自己的能与不能。在搜房网,他看到了属于自己的天空。

  在搜房网的工作逐渐步入正轨,王仁华越来越体现出了独当一面的才能和素质。2012年夏天,他被调往合肥,担任搜房网新房集团合肥公司总经理。

  2012年合肥搜房网总共合作客户139家,合作房企80家,总销金额150亿元左右。另外合肥电商总共有1700多套房子,总销售额10多亿元,超过30万的会员正在使用合肥搜房,每天的发帖量8500帖,每年的会员量都以30%的速度增长。

  加速成长

  来到合肥,王仁华有不少的感慨。从上海到南京,再到合肥,整个城市的氛围都有很大的差距。王仁华说,10年前在上海的时候,工作时大家就常以MSN相互沟通,整个城市对互联网的理解和依赖也在逐步建立并成熟;但是现在的合肥,互联网还是没有能深入市民的生活,对于买房、租房这样的“大事”,也很少有人习惯于借助网络来解决—网络在他们看来多少还是有些虚无缥缈的。这种情况下,在合肥推广搜房网的难度要更大一些,因为这不单是在推荐一种新产品,同时也是在培养整个环境的消费习惯。

  在合肥工作的过程中,王仁华提出了一些很有意思的概念,例如“好楼盘就应该360°无死角”。他的意思是说,好楼盘不应该只是某一方面的好,而要全方位面的审视判定。首先就开发商而言,大品牌房企应该更有保障。口碑好,尤其是老业主评价高非常重要。其次,项目质量一定要过关,无明显的工程质量问题。在户型设计上能够更合理、更人性化。小区内环境要好,舒适度强,绿化率最少达国家标准。另外周边配套要满足日常生活需求,交通便捷等。当然,好的服务是肯定不能忽视的,尤其是物业管理方面,在坚守标准的情况下更人性化一些,这样才会更加宜居。

  此外,搜房网在当地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本土的地产网站以更加亲民的姿态出现在众人面前,业务更加接地气。不过,面对竞争,搜房网也一直保持着向上的姿态。8月8日,搜房网公布了2013年第二季度未经审计财报。报告显示,第二季度营收为1.441亿美元,同比增长48.6%;归属于搜房网股东净利润为5540万美元,同比增长67.5%。据了解,第二季度来自营销服务营收为589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的5570万美元增长5.9%;第二季度来自电子商务服务营收为450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的2440万美元增长84.2%。这主要由于搜房网在北京、上海以及在成都、重庆等其他城市会员服务业务得到扩展;第二季度房源分类信息服务营收为384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550万美元增长147.3%;第二季度来自其它增值服务营收为18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40万美元增长30.8%。第二季度营收成本为261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820万美元增长43.5%。第二季度营收成本的同比增长,主要由于受到用工成本和税额增长的推动。尽管下半年中国房地产市彻存在不确定性,搜房网将其2013年全年总营收预期从5.270亿美元至5.380亿美元上调到5.380亿美元至5.480亿美元,即同比增长幅度从22.5%至25.0%上调至25.0%至27.5%。

  搜房网的发展是因为有很多像王仁华一样的员工在默默努力。在工作中,王仁华充分地发挥了自己媒体出身的优势,团队经常聚在一起开会,促成“头脑风暴”,每一周都选定一个主题,更好地结合客户的要求展现内容,同时突出搜房网的特色。

  王仁华同时表示,同当时搜房网搅动整个房地产行业的运作逻辑一样,如今,搜房网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2013年,他有三个计划,一是电商产品升级,二是广告产品升级,三是无线产品的升级。如今,2013年已经过了大半,王仁华也在加速完成自己的计划,想要在动荡不定的房地产行业中搏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除了踏实肯干,对市场的灵敏以及超前的创新意识都是必不可少的。

  周瀚源:真人版密室逃脱之父

  周瀚源,浙江大学2009级EMBA,浙江福滩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董事长

  特约记者 陈觉

  成人、健康、解压、头脑风暴⋯⋯集以上标签于一身的“X-ROOM密室逃脱”游戏风靡上海。由上海黄浦福滩投资联合日本BADNEWS公司联合打造的大型游艺旗舰品牌《超级密室》去年登陆上海南外滩幸福码头后,日接待玩家数百人,且场场爆满。

  为了去年3月3日的正式开业,浙江丰和创投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瀚源奔波在杭州和上海两地之间。“在上海投资了一个项目,是真人版密室逃脱游戏,目前测试的情况非常不错。”周瀚源曾向媒体表示,受网络游戏的启发,他在考察市场后投资设立了上海密室实业有限公司。

  “这个项目是网络游戏、实景游戏、真人游戏的升级产物。”“X-ROOM”密室逃脱游戏创始人周瀚源表示,有着日本最强密室逃脱游戏开发团队基因的“X-ROOM”将成为国内独一无二的大型室内游艺项目。

  有品质的游戏

  每一间密室都是一个机关重重的迷宫—在充满谜题的屋子里,分布着一些难以分辨的图形和不明意义的记号,而屋子中央,则安置着照相机和监视器。“把一定人数的男女玩家关进一间充满谜题和暗号的密室,让其在限定时间内逃脱出去。”周瀚源说,这个游戏看似简单,但要求被关进密室的玩家互相合作,运用各自的知识能力,解开房间内设置的谜题和机关。在游戏中,即使每个人都为解开谜题而全力以赴,也会有停滞不前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如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找到钥匙,则游戏失败,房间内所有谜题的答案将永远消失。

  “密室逃脱游戏脱胎于线上游戏。”周瀚源表示,在此之前,“解谜”这种行为,一直只属于小说中的侦探或是一些游戏中的主角。但是,在真实版逃脱游戏中,你必须自己解开谜题,否则游戏剧情就无法进一步向前发展。这个项目的吸引力在于,玩家可以在现实中像福尔摩斯那样用智慧解开一个个谜题,从而推动整个游戏的进程。

  从线上玩到实景,玩家对“真实密室”的合理想象来源于某些高科技特效打造的电影桥段、侦探推理小说引起的悬念以及日新月异的多媒体、3D影像技术、各类物理机械装置的诞生。

  “用于逃生的封闭密室,其整体效果不是一所故弄玄虚的‘诡宅’、无数道门的‘迷魂阵’所能达到的。”周瀚源表示,角色扮演、解题答疑、找钥匙开门、寻宝探险的过程,都能带来破解重重机关后最富期待悬念的感官刺激。“X-ROOM”将小说、电影、网游中得到的设计灵感、逻辑思维与高科技创造力合为一体,让真人走进超现实的逃生密室。

  在这个游戏的环节中,人与人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这样的模式也很适合一些企业做拓展培训。

  创意与科技的结合

  代号“X”团队表示:“X-ROOM”是网络游戏实景游戏真人游戏的升级产物。从线上玩到实景,玩家们早已萌发了对“真实密室”的合理想象。综合这些因素,他们想象中的“真实密室”早已升级为令人叹为观止的“超现实密室”,并被认为“不是不可能”。

  “X”团队首席战略官李莉雅表示,普通的“真实游戏”很难将玩家理想中的网络游历和真实场景完美结合,做到令人惊叹的感官效果,欠缺之处在于游戏本身的创意和技术力量难以完美结合,同时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从线上玩到实景,玩家们早已萌发了对“真实密超现实”,“X-ROOM”就是将玩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通过“X空间核心技术”真实地呈现出来。

  真人游戏现在已经基本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从材料采购制作到场景布置设计将带动多个产业。同时还需要将小说电影漫画的场景融入其中,现场道具采用古董改良精工制作,营造出富有质感的独特怀旧场景;游戏所需的机关以物理机械装置为主,并运用到了全息激光红外线升降机动力发电镜面反射等特效技术。作为文化创业产业的一个全新项目,真人游戏的市场前景被普遍看好。

  在玩中实现梦想

  “这是一个‘半宅主义’受宠的时代。”周瀚源表示,大多数厌倦了KTV、酒吧、桌游等消遣的年轻人选择宅在家里。而无论是人满为患的嘉年华,还是以儿童为对象的迪士尼却大都将成人阻拦在游戏大门之外。

  “事实上,成人才是娱乐行业的消费主体。”周瀚源分析说,“宅经济”诞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目前的文化娱乐产业陷入了一种低端、陈旧、颓废的盲区,失去了对青年群体的吸引力。《超级密室》不仅是一个大人游戏项目,更是开启健康的文化娱乐产业新纪元的密钥。

  近年来,国家对文化产业的重视有目共睹。有分析人士认为,“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复合增长速度至少达到22%-25%,2015年文化产业占比将翻番,届时文化产业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

  “创意少、融资难、专业人才紧缺,是当前制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三大难题。”周瀚源分析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滞缓,一度被贴上了“亚健康”的标签,这块文娱大蛋糕已经变味儿,行业呼唤“有文化的娱乐”和“有娱乐的文化”。

  “《超级密室》不仅仅是一个逃脱游戏,还是一个满足你所有娱乐梦想的格子屋。”周瀚源介绍,《超级密室》的功能将会无限扩展。

  你爱音乐,这里有你想要的乐器和录音设备,它就是你的明星排练房;你爱摄影,这里有你前所未见的LOMO相机和大头贴机,它就是你的自拍屋;你爱电影,这里有最新的3D影片,只供你们私人空间所有。

  “这个项目主要在喜欢推理小说和猜谜的玩家中间推广,在剧场、创意园区、商业中心以及废弃教室都可以举办。”

  娱乐也有梦

  “我们最终将建成室内版迪士尼,绘制中国自己的娱乐版图。”周瀚源的投资人视角在介绍项目远景规划上显露无遗,他很推崇美国文化产业一直遵循“高成本,高收益”的投资理念和“利润最大化”第一的信条。

  当然,仅靠高投入是不行的。美国的文化产业深知市场的重要性,他们严格按市场规律办事,通过产品开发、建立全球销售网络、宣传促销和捆绑销售等多种手段和方法,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在周瀚源看来,迪斯尼可以说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迪斯尼一般分五步提取最大赢利:票房收入是第一轮收入;发行录像带、DVD是第二轮收入;迪斯尼主题公园的推广是第三轮收入;特许经营和品牌专卖是第四轮收入;最后,通过电视媒体获取最后一轮收入。据统计,在迪斯尼的全部收入中,电影发行加上后续的电影和电视收入占30%,主题公园的收入占20%,其余的50%则全部来自品牌销售及加盟经营。

  “《超级密室》已经具备了产业多元化的基因。”周瀚源介绍,继上海旗舰店开幕后,他将启动全国范围内的宣传推广计划:包括代言广告、MV、同名音乐专辑等,之后大型的主题活动也将陆续推出。未来,周瀚源将考虑在电视台推出电视逃脱游戏综艺娱乐节目,同名的游戏软件也将登录苹果APP。

  同时,在全国范围内的扩张计划也将启动。周瀚源透露,杭州旗舰店将于今年8月开幕,长沙、沈阳、南京等地也将尽快布点。“这样一个单店的开设成本在700万元左右。但随着门店数量增加,成本将随之摊薄。”周瀚源表示,《超级密室》项目完全采用商业化手段运作,具备轻资产、渠道广、资金充裕等快速复制的条件。未来《超级密室》将以每年4家到5家的速度在各省会城市铺开。

  郎越时:胜似伯乐的超级猎头

  郎越时,浙江大学2010级MBA,杭州猎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特约记者 陈觉

  杭州猎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郎越时站起身,主动伸出手—手掌温厚,握手有力。他从表面看起来并不像一个充满狩猎欲望的猎人,而是显得温和且平静。2008年,郎越时被某杂志评为中国猎头50人之一。他在杭州猎头界颇有名气,在过去的8年内,他推荐职位的薪酬加起来,高达数亿元。

  为管理层或其他人才难觅的岗位物色顶级人才是一项挑战,郎越时要凭借关系网和公司线人来接近要搜寻的对象,即便拥有庞杂的人才数据库,还是需要不断对这一数据进行更新和扩容。

  了解客户需求

  在致电某500强企业大中华区总裁的时候,郎越时曾酝酿多时才打了第一个电话,他希望能够一击即中。对方地位高,薪酬丰厚。但是在仔细调查中,郎越时意识到,那位总裁最大的问题在于,他始终是一个打工者。于是,郎在电话里告诉他,在民企中,他可以是公司运营上的一把手,可以分到股权,因此他也将彻底改变高级打工者身份,变为一个事业经理人,和老板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伙伴。对方有所动摇,沉默数秒之后,同意会面。

  在遇到一个客户之时,猎头们需要首先了解的是,找这个人来究竟要解决企业什么问题,由此才能明确这个人需要什么能力。事实上,对此心中有数的企业并不多。所以,好的猎头需要和企业充分沟通,然后尽可能找寻到最适宜的对象。

  “可能刚开始的时候他们想找一个设计总监,但在经过我们咨询式的调研后,你会发现,他们需要的其实是一个总经理助理。”郎越时说。他直言可以建议客户改变需求,不怕得罪客户。

  猎头从客户收取的报酬是所猎岗位第一年年薪的三分之一左右。也正是因为人才价码与猎头公司的收益捆绑,容易导致人才估值过高和企业客户的不信任,但是郎越时坚持认为,应该带着社会责任感去做生意。郎越时说:“猎头行业需要有自律精神,恪守道德,否则走不长。我们是要在双方之间做一个价格均衡的谈判协调,这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我们一直坚持人才成功、企业成功之后才有我们猎头公司的成功。”

  人才“召回制”

  某浙商知名上市公司曾经委托郎越时寻找一个可以统筹企业业务的百万年薪级总裁。郎越时在多方寻觅之后给对方董事长提供了2名到3名候选人,见面之后,对方董事长即对第一个候选人表示十分满意。面试结束之后,董事长抓住候选人的手说:“今天不要走了,我们一起谈谈薪水和股份的问题。”

  但郎越时却意识到这个人可能并没有那么出色。随后,两人在电梯里独处的时候,郎越时建议,应该再观望一段时间,多加比较甄选。

  尽管三四十万元的服务现金唾手可得,但郎越时必须要保证真正帮助企业找到合适的人选,顺利实现产业投资成功。郎越时表示:“只有这样才有价值,否则我们宁可不要这笔服务费。”最后的结果是董事长听了猎人的建议斟酌之后并没有选择这个候选人,而是选择了内部提拔。

  “我不会后悔。”郎越时说,“这就是猎人在猎头行业推行的人才的质量‘召回制’”。

  即便候选人被挑中,猎头公司仍然需要对候选人的背景资料进行核实,尤其是在客户提出这一要求的情况下。一旦客户提出疑问,猎头公司将会倾其全力对重点对象进行背景调查和测试,准备详细的评价和推荐书。在企业选定候选人后,猎头需要后续服务,时间会从6个月、1年延续至2年不等。

  什么是好工作?

  “月薪2万以上,工作朝九晚五,工作不局限于在办公室完成,有钟爱的时尚品牌⋯⋯”网上曾流传着一份“最新白领10条标准”,把很多传统意义上的“白领”划入“农民工”阶层,引来一番热议。

  “好的工作,是能够给自身的人力资本带来持续的价值增值。”郎越时表示,“评估一份工作的好坏有五个方面:1.所处的行业不错,处于上升态势;2.所在的企业不错;3.直接上司靠谱,与其能有良好的沟通;4.工作具有一定的挑战,即有一定的增值力;5. 获得一定的物质保障,即工资等收入。”

  郎越时分析:“在杭州,部分企业的部门中层有机会月薪在2万元以上,各个企业有所不同,待遇差别比较大。像金融、房地产、电子信息技术等行业,工资会高一些,普通职员也有机会超2万元。一般的企业中层,如果薪水较高,往往要承担一些非常规的工作,占用一些下班时间,无法做到‘朝九晚五 ’。”

  “月薪2万元以上,我们这些普通高校老师根本达不到。除非做了很多课题或其他原因,否则,一般的学校中层也达不到。”杭城某高校经济学专业一位老师表示,“老师还要备课,也谈不上什么‘朝九晚五 ’。”

  而金融单位,如果效益较好的,往往需要加班。比如,证券公司保荐人年薪通常超百万元,不过,如果手头有项目,可能要没日没夜地干。

  把人才“猎出”

  年初,郎越时接到了一笔反常的订单,一家公司的老板希望通过猎头将他们的分公司副总“猎走”。这让郎越时有点匪夷所思,因为将他们这位副总“猎”去他们公司的也是他,也是花了大力气挖过去了,为何才经过一年时间,就要“猎出”?

  经过一番了解,原来,因为该公司订单减少,利润下滑比较明显,而公司的人力资源成本每年都在增加,特别是这位进入公司两年多的高管,税后年薪50万元,公司还专门为他配了一辆高档轿车。加上周围的朋友对未来一段时经济形势的判断都不太乐观,公司老板觉得在这个形势下副总这个岗位已经成为公司的负担。不过公司主动辞退这位高管的成本很高。“除了要支付巨额的离职补偿金,辞退过程不愉快的话,时间成本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而且容易对副总带领的团队造成不稳定因素。”

  单从离职补偿金这块来看,普通员工可以按照劳动合同法的标准进行补偿,但对于高管,往往高于普通员工。一般为年薪的25%-50%之间。也就是说,如果辞退的过程一切顺利,单从补偿金来看,这家公司需要补偿10多万元至25万元。

  据了解,这样委托猎头将人才“猎出”的事情并不是特例,好几个猎头公司都接到过类似的业务。

  郎越时告诉记者,美国一家猎头公司就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靠做反向招聘起家的。当年华尔街大量公司经营不善或者倒闭,考虑到裁员成本的问题,一些公司在辞退高管时用到了中介公司,后来,这家公司后来将反向招聘做成了固定业务。

  “对于猎头公司来说,这样的商业模式是可以的。在企业快速发展需要人才的时候帮企业在人力资源上做加法,在经济不景气时帮企业作人力资源结构调整,做减法。” 郎越时说,但对于这样的订单,如果不帮这位人才找好下家,从目前国内整个人才市场的价值判断标准来看,对人才很不利。

  经历了这次意外订单之后,郎越时开始琢磨这种反向招聘商业模式的发展前景,“比如从佣金来说,猎头公司帮企业高薪挖人才,一般向企业收取年薪30%的佣金,如果是把人才请出去,收费标准可以相应降低。如果把人才请出去又帮他及时找到了下家,那就由下家为其支付30%的佣金。”

  什么人才最受欢迎

  2013年高级人才需求的热门是什么呢?杭州猎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郎越时说,电子商务绝对是首选!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2年度中国网络零售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3205亿元,同比增长64.7%,2012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已经占到了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3%。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还预计,这一比例还将保持扩大态势,到2013年达到7.4%。除此之外,传统零售企业“触网”持续进行。随着网络购物的流行,传统零售企业纷纷将传统渠道的触角向线上延伸,自建或收购网购平台,争食电商大蛋糕。

  郎越时表示,新年才开始,就已经有不少企业请他物色合适的电子商务人才了。

  不过,电商方面的人才也是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电商到底缺的是什么人才?

  杭州一家电子商务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许先生表示,主要是两个方面:操盘手,就是能够布局和全面了解电子商务行业的战略经营人才;第二种是运营类人才,包括策划、运营、产品经理、品牌经理等。“因为目前,B2C企业发展呈现两极分化趋势。部分电商企业出现裁员、倒闭现象,而另一部电商企业不断扩充自己产品线,并且不断向细分领域延伸,对人才的需求也会越来越细化。”

  除此之外,移动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量也会比较大。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监测报告显示,截止到2012年12月,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到965亿元,同比增135%,依然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预计到2013年这一数字有望达1300亿元。

  除了电子商务,还有哪些人才会比较热门?

  专家预测认为,生物医药和房地产的人才需求也会有所增加。

  “根据瀚纳仕(全球领先的专业招聘集团)季度报告显示,2013年初需求最高的是医务人员、建筑经理和IT移动平台开发人员,而许多雇主已经开始为2013年积极展开招聘活动。瀚纳仕中国区域总监Simon Lance说,有的行业为2013年制定了一系列招聘计划,很多生命科学行业倾向于采用人才外包解决方案,而其他行业则选择寻找合适的招聘合作伙伴。一些刚在中国起步的生命科学行业的雇主,正在搜寻人才。大部分雇主都已招到中国区总经理,现在寻找一线人才,开始其在中国的业务。”

  从招聘市场来看,房地产行业高薪酬岗位的招聘量比往年有所提高,对人才的要求逐渐提高,人才质量正在逐步替代数量。特别是商业地产类职位,如商业运营总经理、招商总监等,高精尖类和有城市综合体运营经验的行业人才将成为房地产行业的抢手人才,有科技园、专业市场等经验的人才也会有较大需求。除此之外,项目总经理也会成为抢手人才,因为随着城镇化建设的进行,地产公司向二级城市扩张,派去的总经理类岗位开始增加。

  在消费品行业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产品创新又是企业关注的重点话题,新品的成功推出与否也将直接影响市场的占有量。在国家的严格把好质量关的要求下,专业资深的品控管理这类人才也将是生产制造类企业2013年关注的重点。尤其是对于熟悉精益生产管理的人员需求迫切,且市场呈现严重供不应求。

  郎越时预测,高级人才的年薪在今年也会有所提升,大概会提升15%。

  但是郎越时也看到,猎人工作不是一种简单愉悦的生意,现在这个神秘的职业正日渐走到台前。在回应是否在打道德擦边球时,郎越时微笑着说:“对于人才我们是职业规划师,对于企业我们是人力资源投资分析师。我们坚信企业创造财富的2/8定律,杭州猎人的使命就是要为企业寻找到那20%的关键人才。”

  来源:新商务周刊


东华大学2022年工商管理硕士(MBA)招生简章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教育中心) 2021年工
2021年北航MBA招生复试 — 要点通知
2021年34所自划线院校MBA/EMBA/MEM/MPAcc/MPA复试分数
2022MBA全年笔试备考规划
郑州华章2021MBA复试班3月13日正式开课!
郑州华章2022年MBA笔试培训开课通知
【MBA预面试】华东师范大学2022年MBA预面试政策
官宣线上面试!上财21考研MBA常规面试申请已开启
上海财经大学MBA项目2022年最新招生政策解读!

郑州华章MBA培训中心
咨询电话:0371-66961135 66963688
报名时间:8:00-18:00,周末不休
校址:郑州二七区大学路金源大厦(郑州大学南校区东门对面)11楼>
公交路线:乘4、63、66、82、111、201、217、256、317、903、904、906、Y806、Y815路公交车到大学路桃源路站下车
华章MBA简介 华章学员感言 华章命中的历年MBA联考真题 华章的每一个成长与你有关

下一篇: 美国MBA起薪为何能超10万美元
上一篇:中国MBA:拉近与世界的距离(1)

华章简介公司简介 - 旗下项目 - 联系我们 - – 感谢关注
版权所有  郑州九鼎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华章MBA 培训中心); Tel:0371-66961135 66963688
郑州大学路18号(老郑大东门对面)金源大厦11楼
Copyright(c) 2001-2012 ICP备案号: 豫ICP备05014872号-2 http://www.mbawang.com